如何用竹子打造阳台?
“如何用竹子打造阳台”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大,我想题主可能真正的意思是想学习如何设计、构建一个竹子装饰的阳台。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用竹子来建造阳台并不是一件难事。无论是从材料获取,还是施工工艺上来说,都相对比较容易。难的是如何让这个竹制的阳台,跟你的家居环境,和你的实际生活所需要具备的功能相匹配。所以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考虑:
1.空间与功能;2.文化与社会;3.技术与材料。 在具体展开谈论之前先简单介绍下我自己,我是朱雀,一名从事建筑行业的设计师,也是一名资深的竹林爱好者。在我自己的家里就种植有一片竹海,所以对于竹子的了解或许比平常人会更多一些。 我自己也非常喜欢研究各种手作项目,在前段时间我刚好也做了一个关于用竹子搭建阳台的项目。所以在这方面的经验也算比较丰富,如果有朋友也有这个打算的话可以给我留言。 接下来我们讨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这个阳台的空间与功能的设置。
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建筑应该是能够与环境自然融合并能够灵活适应人们的需求。所以在设置这个竹制阳台的空间功能的时候我们应该遵循两个原则:
1.方便性——所设置的功能应该考虑到使用者日常行为动线的便捷;
2.灵活性——空间的划分应该具有可变性,以适应不同时期使用者的需求变化。 一个优秀的阳台并不一定非得是个功能齐全的阳台,它可以是有机能障碍的,这样的设计反而更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比如我的那片竹海,它是被围起来的,因为我要在里面种上花草,放置座椅,打造一个休闲的竹林空间。但进入这片竹海的通道被我设计成了崎岖蜿蜒的,想要进去必须绕着它走一圈,而且沿途还有高低错落的景观平台可供休息和观赏。
除了进出方便以外,这个设计的另一个亮点在于通过改变构件长度的方式实现了不同高度的平台供人休息,从而让身居高处的游客不会觉得压迫,而身处低处的游客也不会觉得拥挤。
第二个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关于这个竹制的阳台的文化与社会属性。 无论是一个建筑物还是一个设计作品都是有其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同样的,我们构建这个以竹子为原料的阳台也要考虑到它的文化社会属性。
作为一个以天然材料为依托的建筑产品,竹子在文化传承和精神层面上的意义尤为重要。我国自古就有“竹子建筑”的文化传统,历代都有文人墨客吟诵竹子。
“翠竹幽深,一窗寒碧。半卷夕阳新画轴……” ——宋·无名氏《满庭芳》 “萧萧晚翠,依依衰柳。断送清秋暮霭沉沉,向晚天风。”——金·吴激《齐天乐·咏竹》 “高节凌云尚友今古,虚怀有节早鸣春秋。”——明·李东阳《竹茂斋记》(注:以上诗词引自百度诗词) 除了传承传统文化外,我们建设这么一个竹制的阳台也是为了弘扬现代竹文化的传播。
现在的人生活在高楼大厦间,周围被冰冷的混凝土建筑和钢铁森林包围着,内心也容易变得烦躁和封闭。如果我们能在自己的身边构建这样一个充满禅意和灵气的竹林空间,于个人来说可以修身养性,于社会来说也能够让大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体会到生活的诗意。
第三个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关于这个竹制的阳台的技术与材料问题。 这个问题的复杂程度取决于你想要达成的效果,因为不同的搭建方式将最终影响到材料和工艺的选择。 以我的那个以竹子搭建阳台的项目为例,我是采用“竹木结合“的方式来实现结构的稳定和承重,所使用的木工刀具也都是常规的劈刀和斧头。虽然使用的工具传统,但我选取的木材和创新型的绑扎方式打破了传统的限制,最终才成就了如今这个既经济又实用的竹木组合结构。 所以只要我们能找准定位,理清思路,技术问题终究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