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阳台吗?
谢邀 这个问题,可以分三部分来回答。首先什么是「阳台」;其次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名字(或者说概念),它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最后,再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吧。
一、名词解释 从建筑的角度来讲,通常我们所说的「阳台」就是指位于楼房外侧的悬挑空间部分。一般来说,这个部位的楼板与外墙之间会留有一定的缝隙以供采光和排水之用,如图1所示。这样的悬挑结构在我国各地都有存在,只不过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罢了。
二、历史发展 从考古发现来看,我国最早的阳台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了——在陕西宝鸡出土的一座西周墓中便有一座这样的建筑,不过当时人们并没有给它取一个专有名称而已!而到了秦代时情况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台”的概念开始出现并逐渐取代“阳台”一词成为室内建筑的主体词之一;同时期又出现了“榭”这种带有露台性质的建筑形式,但它一般只设于园林之中而非民用建筑物内部因此并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pantry room". 而直到汉代才正式出现了“阳台”之名的建筑——根据文献记载可知它们大多分布于南方省份而非北方地区且多以单体建筑形式出现故推测可能是受当地气候环境影响所致吧! 总之就目前我们所了解的情况来看"阳台"这一称谓最早应当产生于东汉年间并且一直沿用至今而未发生过太大变化咯~
三、我的看法 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现象呢?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因为古人对于自然的崇拜心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其二是因为当时的建筑材料技术有限导致人们只能将建筑修筑得更为坚固耐久从而也就衍生出了一些能够提供遮阳蔽雨功能的建筑式样;
其三则可能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合理的建筑规范体系所以才会造成后来这种情况的发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