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康型别墅?
“康居”,一个被用了多年的名词,在《辞海》里的解释是“使人民健康安乐地居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提出“小康住宅”的理念;21世纪初,又提出创建“平安城市”“智慧社区”及打造“宜居环境”的概念。无论是“小康住宅”还是“平安城市”“智慧社区”及“宜居环境”,其核心都是人在居住环境中健康平安愉悦的生活。
由此看来,“康居”的确是一个内涵丰富、饱含期望的词语。 那么,什么样的住宅才算“康居”呢?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可大致将住房分为3个阶段:第Ⅰ阶段是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第Ⅱ阶段是追求较好的环境质量和较大的住房空间,第Ⅲ阶段是以人为本,在舒适生活的同时考虑人的全面发展。
从阶段上看,目前中国正处于由第Ⅱ阶段向第Ⅲ阶段过渡的时期,“康居”应是二者之间的中间状态——即第Ⅱ阶段的末尾和第Ⅲ阶段的开始。 “小康之家”是指家庭收入较高,能满足较为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居民户。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1979年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四化”目标中。当时的小康之意在于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所以有人提出“生活小康”的概念。后来,人们在生活中逐步实现了穿衣暖饱、住上高楼、开上车子等目标,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现在所说的“小康”已不仅仅是“生活小康”的意思了,而是涵盖更广泛的内容,与“富裕”“殷实”“美好生活”等含义相近,并包含这些内容——经济宽裕、生活美满、精神充实、健康平安。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这样定义 “小康型别墅”——在经济发达或收入水平高的地区,以中小户型为主,配套齐全,环境优美,集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给住户带来健康欢乐生活的低层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