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位在卧室好吗?
伏位是磁场,不是方位 很多学易的朋友对五行的概念很模糊,经常把方位和五行混为一谈,这样就容易出错。我们常说“土生金”,这个土就是方位的土,而不是五行的土。 “金水相生、木火通气”中,金木水火,都是五行。而“天地生金,水土养金”中的金,则是地支的申酉,表示方位的金。
什么是方位呢?子午卯酉四正,为阳极之位;寅申巳亥四隅,为阴极之位。这是古书上的记载,现代科学证明,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比如子时23-1点,为午夜,一昼夜中,这一时段气温最低,正好对应于子时的阴阳两极。又如午时11-13点,正是太阳温度最高的时候,就像午时的阴阳两极。其它三辰同理可证。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子午卯酉,这四个时辰,为白天夜晚交替之际,阴阳平衡,各占一半。所以,古人用这四个时辰来对应四个季节,即春暮(立夏),夏初(小暑),秋暮(立冬),冬初(立春)。
什么是四季?春季有三月,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立秋后三个月分别白露,秋分,寒露。冬季的三个月,小寒到大寒。二十四节气,每两节气之间,刚好一个月,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每个月的四柱,每一柱有两个天干一个地支,一共八个字。前三个字为年干,月干,日干,代表外界环境对我影响如何,叫做我克者;后面五个字为时干,代表我对于外界的反馈如何,叫做我生者。这样,四柱八字就完整了。
每个时辰都有阴阳之分,前面讲到子午卯酉为一天之中阴阳交替之时,每个时辰的阴阳之分也是这样产生的——上半时辰为阴阳中和,下半时辰为阴极或者阳极。从子时至巳时,由阳转阴或者由阴转阳,每一步都包含阴阳两个因素,所以称为阴阳双分。从午时到酉时,由阳转阴或者由阴转晴,也包含阴阳气象,所以也是阴阳双分。这样,每天就有八个阴阳节点,对应的自然界的节气就是清明,谷雨,小满,芒种。夏至,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
这些节气反映的是自然界的变化,对我们的身体影响巨大。尤其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节气,每年公历2月4日前后,春天的天气开始回暖,大地开始解冻。中医讲春天五行属木,主升发,阳气逐渐旺盛,正如人体肝气生发,所以春日宜外出踏青,舒展心胸,不可忧郁郁结,否则容易患肝病。 每个节气的开始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比古代所定的“中正时刻”要推迟或提前大约半小时。这是因为地球自转的原因,使日出早退,日落迟延。这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不便,特别是生活工作规律被干扰后,很容易产生烦躁易怒的情绪。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来设置阳历农历以及节气日期。手机电脑都可以设定,非常方便。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分清阴阳时节与方位的关系了。伏位在八字中表示静止不动,就好像冬天万物蛰伏,夏天草木茂盛一样。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静止下来,积累能量,这是养生之本。